
有關(guān)端午節(jié)的作文600字集錦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yǎng)人們的觀察力、聯(lián)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jié)的作文600字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布谷鳥走的時候,端午來了。
我對端午一點概念也沒有,我只對放假有概念。不過是吃食上多了粽子,其他的一點變化也沒有。紀念一個人,用整整一天,在我看來很是無聊。
不知道多少多少個年月日春冬秋以前,有個叫屈原的大騷人顫抖地來到江邊,想仰天長嘆“啊,我活不下去了!”卻又怕驚擾了不遠處的漁夫。正思索著怎樣與這花花世界來個大大的告別,漁夫卻來了,帶點崇拜與欣喜。他問他,:“你怎么來這了?你不是屈原嗎?”
屈原這時肯定是一副長發(fā)翩飛,劍眉微皺,雙眼迷離,衣衫瀟灑的模樣,他半醉半醒,亦或是神色平靜。他答了這么一句:“舉世混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p>
漁夫看他這么落魄,象征性地安慰安慰。一轉(zhuǎn)眼,人沒影了,原來是跳下去了,、。他最后的遺言說得響當當,不知撼動多少壯漢,“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
后來,百姓為這個男人干了眼淚,可是,這只能說明屈原只得到了民心,而軍心,臣心呢?他統(tǒng)統(tǒng)棄了去。所有的世界里有項潛規(guī)則——千萬不要當大好人。不然下場不是自殺就是他殺,正反一個字——死。
人們?yōu)榱怂兆?,定紀念日。興許開始時還滿是沉痛地哀悼,后來就變成了開開心心過節(jié)。多悲哀啊!更悲哀的是后人還把這當成了名俗延續(xù)了下來,定為端午節(jié)。在我看來,這更悲哀了——屈原的死,變成了人們娛樂的契機。沒有人——也許有,但也只是少數(shù),會為他祈禱——他真可憐,所以他死了。
換種角度,人家是自殺的,多懦夫!不可否認他的文壇地位,卻可否認他的性格,所以這種人死了沒什么,或者說大家在他的忌日開開心心團聚沒什么——但畢竟死者為大。所以,這端午節(jié),究竟該不該過呢?這是個從未被人念起的問題,因為我們都習慣了,我們只是在等放假。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節(jié)都是忙碌而有趣的,我們老家過端午時,不僅要劃龍舟,而且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我家也不例外。
今年五月初五這天,媽媽依舊買回了粽葉和糯米。我欣喜若狂,一會兒看看糯米,一會兒又拿起皮帶似的粽葉系在腰上。不一會兒,就只見媽媽便把洗好的糯米裝進盆子里,又把粽葉用水泡開,再用鍋把它們煮透。我很認真地觀察著媽媽的一舉一動,鐵了心準備向“包粽高手”媽媽拜師學藝。
只見媽媽熟練地取出兩三片粽葉,麻利地折了個三角形,像個小漏斗似的,接著用勺子將糯米裝了進去,又用筷子捅了捅,再把粽葉往回折,把口封嚴,最后再用馬蓮系在粽子中間,一個小巧玲瓏的粽子就“出世”了。真是太了不起了!
“這不挺簡單的嗎?”我心想。于是就對媽媽說:“媽,讓我試一試吧!”媽媽半信半疑:“你不給我搗亂,我就謝天謝地,包粽子可不是玩游戲?!眿寢尩脑捈懒宋?,我生氣地說:“別老是從門縫里看人,不就是包粽子嘛,還不是小菜一碟?!眿寢屝χf:“好好好,我讓你來,真是受不了你?!蔽议_心地笑了。
于是,我學著媽媽的模樣,抓起兩片粽葉,折了個三角形,裝上糯米。咦?這是什么東西,好咯手呀!哎喲!原來糯米從粽葉里漏下來了!真是出師不利!我像泄了氣的氣球,一屁股坐在沙發(fā)上,這時我才深刻體會到古人說的“看花容易繡花難”。為了讓媽媽不小瞧我,于是我又硬著頭皮來了第二次。
————在經(jīng)歷了不知多少次的失敗后,我終于摸著了門道,找到了感覺。我把容易漏米的地方捏得緊緊的,手里拿了一根馬蓮,使勁地系在粽子上。這樣,一個粽子終于大功告成了!雖然它的模樣有那么點怪,但是我總覺得它是那么的可愛!我歡天喜地把我的第一個“勞動成果”拿給媽媽看。媽媽滿意地說:“包得不錯,還有進步空間,繼續(xù)練,熟熊生巧嘛!”在媽媽的鼓勵下,我包了一個又一個,越包越愛包,越包越順手,越包越高興……
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看著一條條鑼鼓喧天竟相爭渡的龍舟,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在我的心中越來越有節(jié)的味道了。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一到這天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家都要吃粽子、掛菖蒲。
同學們!你們都包過粽子嗎?記得有一年,那時的我還小,還在上學前班,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我們沒有上課,然后我就跟著媽媽去買包粽子要用的東西,首先要買粽葉,這粽葉呢也有講究,要買新鮮的竹葉;碧綠碧綠的,散發(fā)著淡淡清香。如果用干的`竹葉包出的粽子,煮熟后就沒有竹葉的清香,其次呢還要買白糯米和線,把買的白糯米用水浸泡,一直把米泡了大起來,就可以包了。
我從來沒包過粽子,于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我啊?!眿寢屨f:“行,包粽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折疊成漏斗形狀。在卷的時候要盡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就會漏米?!?/p>
我跟著媽媽做,把粽子葉疊成一個漏斗,然后放入糯米,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后將余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xiàn)在粽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裹緊。最后用繩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guān)鍵說著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粽子葉很“調(diào)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緊時,里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后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終于包好了一個粽子。盡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這時,要煮粽子了,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里放上水開始煮了,沒過一會兒,屋里頓時都彌漫著竹葉和粽子的香氣。這時我和爺爺來到鍋邊,我問媽媽:“媽媽,這粽子熟了嗎?”媽媽說:“再給它熟一會兒吧!過一會兒熟了我叫你,你先到客廳玩著。”我說:“好!”
粽子熟了!可以吃粽子咯!我忙的跑到廚房,哇!真香!好多的粽子,我挑了一個,真心叫媽媽幫我剝開,那時我就像一只“小饞貓”。媽媽剝好遞給了我,接著,我拿了一個給奶奶,拿了一個給爺爺,還拿了一個給爸爸,全家人圍在桌子邊吃著粽子,非常的開心。
吃粽子、掛菖蒲這兩樣傳統(tǒng)的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特殊的端午節(jié)。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一到這天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家都要吃粽子、掛菖蒲。
同學們!你們都包過粽子嗎?記得有一年,那時的我還小,還在上學前班,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我們沒有上課,然后我就跟著媽媽去買包粽子要用的東西,首先要買粽葉,這粽葉呢也有講究,要買新鮮的竹葉;碧綠碧綠的,散發(fā)著淡淡清香。如果用干的竹葉包出的粽子,煮熟后就沒有竹葉的清香,其次呢還要買白糯米和線,把買的白糯米用水浸泡,一直把米泡了大起來,就可以包了。
我從來沒包過粽子,于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我阿?!眿寢屨f:“行,包粽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折疊成漏斗形狀。在卷的時候要盡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就會漏米?!?/p>
我跟著媽媽做,把粽子葉疊成一個漏斗,然后放入糯米,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后將余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xiàn)在粽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裹緊。最后用繩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guān)鍵說著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粽子葉很“調(diào)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緊時,里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后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終于包好了一個粽子。盡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這時,要煮粽子了,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里放上水開始煮了,沒過一會兒,屋里頓時都彌漫著竹葉和粽子的香氣。這時我和爺爺來到鍋邊,我問媽媽:“媽媽,這粽子熟了嗎?”媽媽說:“再給它熟一會兒吧!過一會兒熟了我叫你,你先到客廳玩著?!蔽艺f:“好!”
粽子熟了!可以吃粽子咯!我忙的跑到廚房,哇!真香!好多的粽子,我挑了一個,真心叫媽媽幫我剝開,那時我就象一只“小饞貓”。媽媽剝好遞給了我,接著,我拿了一個給奶奶,拿了一個給爺爺,還拿了一個給爸爸,全家人圍在桌子邊吃著粽子,非常的開心。
吃粽子、掛菖蒲這兩樣傳統(tǒng)的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jié)。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當念起這些兒時的歌謠,我就會想起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來。
家鄉(xiāng)在壺公山下。山上的草木青翠,瓜果飄香;山下綠水環(huán)繞,田野肥沃。在一片郁郁蔥蔥的枇杷樹邊,有著整齊的紅磚綠瓦。一派安靜和諧的鄉(xiāng)野村落,這就是我的家鄉(xiāng),也是明代狀元柯潛的故鄉(xiāng)。每年端午節(jié)來臨,我們便會挎上籃子和姐姐一起上山去采艾草,并配上石榴葉、枙子花等合為“五味草”。初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上艾草,據(jù)說艾草會鎮(zhèn)邪辟災。當然在我們看來,只要聞一離那清新又奇異的艾草的清香,對我們來說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每年我們都爭著到山上來,采下大片的艾草,也采下大片的快樂。
當然媽媽會用“五味草”給我們煮上好多的鴨蛋,據(jù)說小孩吃了還不咳嗽呢?而對我們小孩來說我們總是拿著心靈手巧的姐姐用五彩的毛線編的袋子,裝滿鴨蛋到處炫耀。吃過午飯,媽媽又會用“五味草”煮鴨蛋的水給我們洗澡,真是又香又舒服,整個夏天都不長痱子呢……
粽子和賽龍舟
在我們的記憶中,端午給人的印象除了玩就是吃。在端午節(jié)期間,我們除了可以吃上香噴噴的鴨蛋,還有讓人記憶深刻的粽子呢?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節(jié)目之一。媽媽和阿姨總會買了好多的粽葉,用水少泡著,洗干凈碼好。粽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后在媽媽和阿姨的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后,我們小孩便饞貓般圍著蒸籠轉(zhuǎn),等待粽子出籠的時刻的到來……
長大了念書才知道,包粽子的習俗和我國歷史上的愛國詩人屈原有關(guān)呢?據(jù)說屈原跳入汨羅江后,群眾為了不讓水里的魚咬著詩人的身體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這樣魚兒有的吃就不會傷害到詩人了。于是,為了保護并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后來有了更為熱鬧的“賽龍舟”。
我們村里沒有賽龍舟,但在黃石每年都會有這樣的熱鬧非凡的場面出現(xiàn):
在木蘭溪畔,人們早早地圍在岸邊,鑼鼓震天鞭炮齊鳴。水面,數(shù)支整齊的龍舟隊伍,衣裳鮮艷隨風飄揚,小伙子們激情澎湃躍躍欲試。隨著一聲鑼響,各支隊伍爭相競發(fā),大家齊心協(xié)力,奮力爭先。這一刻,鼓聲、鞭炮聲人們的吶喊聲……湊成一片熱鬧非凡的畫面。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