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節(jié)的作文900字集錦6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秋節(jié)的作文900字6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秋節(jié)的作文900字 篇1只因那么一恍惚就錯過了,錯過了家人臉上因佳節(jié)團聚時才擁有的那一份笑容!
現(xiàn)在回想起來,已經(jīng)有八個年頭沒有在家過中秋節(jié)了。
最后幾年在家過中秋的情景我都已經(jīng)想不起來了,童年的時候到還有點印象,月餅是有吃的,不過不多,而且也沒有現(xiàn)在月餅這么豪華,多是一種硬皮的,里面的餡也是很普通,一點糖加上一些佐料,普普通通,價格也沒有現(xiàn)在這么離譜,五毛錢或者一塊錢。即便如此,那個時候家里也不會買好多月餅,我應該有兩個左右。中秋節(jié)在我印象中吃得最多的應該是桃酥餅,小小的一個,黃黃的,聞起來很香,現(xiàn)在大街上的糕點店里面還能見到它的身影。稱一斤桃酥餅能有好幾十個,價格也不貴,爸爸從集市上回來往往要帶上兩斤,回來就掛在扶梯旁的墻壁上,我不要搬東西墊腳只要走上兩級扶梯,扶著墻壁,再側(cè)一下身子就可以輕而異舉的拿到餅干了。記得那個時候,一天往往要爬那扶梯幾十次,而那也是我最愿意做的事情,那種餅油很多,吃完一個雙手都變成油乎乎的,這個時候怎么辦,拿水洗是不行的,太浪費了,于是就用嘴舔,反復幾次以后,手上除了唾液以外就沒有其它什么了,當然那種香味還是會存在好久的。那個時候以為桃酥餅是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了,只要有桃酥餅吃,是吃不膩的,而且也會是自己一生的最愛,現(xiàn)在再回想起這些事情,自己也會為童年的幼稚啞然失笑。也不知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家里不再買桃酥餅了,而我也不再像從前那樣終愛于它,一切關(guān)于它的記憶就突然間從腦海中消失了,直到多年以后,經(jīng)過那扶梯,看著那墻壁上那油乎乎的印跡,心里突然有種莫名的情感,似曾相識!佇立良久卻未能想起,現(xiàn)在想想應該和童年的那份獨特的經(jīng)歷是有著某種關(guān)聯(lián)的。
關(guān)于中秋本應該還有一份記憶的,那就是全家團聚,共賞明月的情景,但這份記憶我卻在腦海中無法找尋,我十歲的時候我哥就離開家去福建當兵了,這一離開家就是八年,在這八年中父親每聽到流浪歌都會忍不住流淚,也許正是這個原因中秋節(jié)在我們家也就不會別人一樣顯得那么的重視。八年中姐和我又因各種原因相繼離開家,而我們的離開更加深了父母的那份思念及對全家團聚期盼。
從我哥離家算起,現(xiàn)在已經(jīng)十四年了,每當中秋節(jié)打電話回家,叫父母出來賞月,向父母描述我這邊月亮有多圓時,父母多是回應“嗯、是”,不曾真切,可能在父母的心中十多年未曾有過圓月。我在想等到我們兄妹都安定了,也許就能讓父母心中的月亮圓一次,但當我想起家中那頑皮的小侄子和遠方的外甥時,我又覺得這和我童年對桃酥餅堅持一樣幼稚可笑!在父母心中月亮能像桃酥餅一樣,雖然不大,但每一個都是小圓,那么對于他們來說就圓的。
中秋節(jié)的作文900字 篇2中秋節(jié)是我們的大節(jié)日之一,這天也是放假的日子,有的在他鄉(xiāng)求學或是工作的異鄉(xiāng)人,也會千里迢迢的趕回去團圓,所以這天也是家里很熱鬧的一天。
聽說以前的中秋節(jié)都是吃月餅和文旦,晚間觀賞著那一輪明月,全家人談天說地,共享天倫之樂??墒?,近幾年來不知為什么大家都不約而同的在晚間烤肉,或是施放煙火,我問了很多人都不知其來源,所以這答案已是不可考了。
當然,我家沒有避俗。晚間時,我們同心協(xié)力的將一些桌椅、烤肉用具、應景的文旦和月餅都搬到外頭來,我們這幾個小毛頭手忙腳亂的組合烤肉爐,看著說明書,你一言我一句的討論如何組裝烤肉爐,雖然這對大人而言是易如反掌之事,可是對我們來說簡直是比登天還難。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皇天不負苦心人,終于汗水有了代價,我們把烤肉爐組裝得完完美美的。我們迫不及待地生火,先放下火種,再放少許報紙,上頭再放些已經(jīng)被敲碎的木炭,看著熊熊的烈火在黑暗的晚間綻放著光芒,我們的心也跟著亮了起來。
我們七手八腳的烤著肉片、豆干和香腸,香噴噴的味道已經(jīng)敲醒了我們的視覺,打通了我們的味覺,吃著自己烤的肉,心里真是歡喜極了。可是我們烤了沒多少就跑離烤肉爐,到旁邊的空地玩了起來。在明月的照映下,我們的身影隨著我們的移動,幢幢影影,動動靜靜的,歡笑之聲已傳到遠方。媽媽始終守著烤肉爐,兩眼隨著我們的跑著跳著而移動,關(guān)愛之神洋溢表里。
玩了不久,我們又回到了烤肉爐旁,結(jié)果盤里已是堆積如山的烤肉,看起來非常好吃的樣子,大家也食指大動,所以每個孩子都狼吞虎咽的'吃著烤肉??墒俏野l(fā)現(xiàn)媽媽一片也沒吃,我拿著一片烤肉給媽媽吃,媽媽說她不餓,叫我們多吃一點。看著媽媽額頭上的汗珠,我才猛然發(fā)現(xiàn)原來那汗珠是我們的甘露。
今晚的月兒明亮,星星也多,而且閃爍不定,在黑暗的天空里顯得格外的明亮,好像電燈泡那么亮的樣子,也難怪大家常說今秋月兒圓又亮。爸爸他們大人們在一旁忙著聊天,好像沒有那么閑情意致來賞月,有次我聽到媽媽說中秋節(jié)已不是大人過的節(jié)日了,因為他們這一天最主要的是放松身體,但是沒有心情來賞月,這個我相信,因為從爸爸和朋友聊天的內(nèi)容聽起來,幾乎都是工作上的內(nèi)容,唉!爸爸真是辛苦,連中秋佳節(jié)也會想起工作。媽媽說爸爸的工作就是全家的飯碗,現(xiàn)在景氣不佳,唯有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工作態(tài)度才能保得住飯碗,我聽了之后才覺得大人真是辛苦極了,以后長大有能力應該好好回報雙親才對。
我們小孩子玩得起勁,不知月兒已經(jīng)緩緩的畫過天際,夜深了,這沁涼的中秋夜里微寒,正符合“秋老虎”的封號。我們小孩子已經(jīng)陸陸續(xù)續(xù)進了屋子洗澡睡覺去,外頭的杯盤狼藉只好又麻煩媽媽收理了,我抬頭看了看月亮,覺得今晚過得真是快樂,我不知不覺輕輕的向著月亮說聲:“晚安,月亮。中秋節(jié)快樂!”
中秋節(jié)的作文900字 篇3白露過了,桂花開了,中秋要來了!
我愛中秋的豐收。紅彤彤的蘋果垂在樹梢,一個挨著一個,互相推擠著。黃橙橙的梨子也不甘示弱,一個比一個大。榴蓮咧開了嘴,石榴也笑紅了臉。田間菜地,稻谷舞動金色的波浪,辣椒穿上或紅或綠的裙子競相比美,就連紅薯也探出頭來,看著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好不活潑熱鬧!
我愛中秋的月亮。中秋的月亮像個羞澀的小姑娘,總喜歡藏在云朵妹妹的身后。這會兒,她從云彩間露出頭來,仿佛在試探什么。我似乎聞到了月桂甜甜的芳香,投入到她溫暖的懷抱。在月宮中,我看見嫦娥在和玉兔嬉戲。我情不自禁地抱起玉兔,撫摸著她閃著銀光的順滑的毛。一不小心,我摔倒在月桂下。咦?這不是吳剛嗎?他還在不停地砍伐?中秋的月亮不僅吸引了我,還吸引了古代的詩人呢!“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這是李白眼中的月亮,它是那么神奇、那么皎潔、那么可愛。“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碧K軾借這千古明月表達了對親人朋友的思念,也表達了對他們的美好祝愿。
我更愛中秋的團圓。為了 ……此處隱藏713個字……肉湯就被我置之肚內(nèi)了,撐得我直打飽嗝。
來到前屋,我一眼就發(fā)現(xiàn)了一兜又大又紅的石榴。我隨便抓起一個石榴用水洗了洗,迫不及待地掰開石榴就吃了起來。
啊,這個石榴真好吃!紅紅的石榴子、香甜的果肉……我摳出一個石榴子放進嘴里嚼了嚼,又吐出來,再摳出一個石榴子放進嘴里嚼嚼,再吐出來。就這樣,我反反復復不知多少次。最后,我干脆一次抓一把往嘴里塞,嚼了半天才把石榴籽一起吐出來。有一次,我不甚往肚子里咽了幾個石榴子。這使我想到小時候媽媽在我吃石榴時說的一句話:“當心石榴在你的肚子里長成石榴樹,再結(jié)果,再長成石榴樹……就這樣反反復復。最后在你的肚子里長成一片石榴園?!蔽耶敃r是那么相信媽媽的話,現(xiàn)在回想起來真是覺得好玩、幼稚。
弟弟也吆喝著:“我要吃石榴,我要吃石榴?!蔽翼樖诌f給他了半個石榴,弟弟拿著手里的石榴又蹦又跳地爬上了床。在床上,弟弟的嘴一刻都沒有閑著。他不停地往嘴里塞石榴籽,嚼了半天,直到他確定自己嘴里的石榴一點兒甜味都沒有了,才“噗——”的一聲吐出來。他把石榴子一個不剩地吐到我給他疊的小垃圾筒里,那叫一個準呀。弟弟一邊吃,一邊看著我舅媽咯咯地笑。
過一會兒,他又走到我身邊看我疊小垃圾筒,手里還拿著石榴。一邊看我疊小垃圾筒,一邊吃石榴,嘴里還故意發(fā)出“吧唧,吧唧”吃東西的聲音,我當時差點昏倒。沒想到,我弟弟竟是一個小貪吃鬼。走哪吃哪吐哪,就連去看姥姥家的小狗也要拿著石榴,一邊走,一邊吃??粗艿苣秦澙返某韵?,我感到十分好笑。
雨還在淅淅瀝瀝下著,絲毫沒有停止的意思。我只有在這美味中感受過節(jié)的樂趣。
中秋節(jié)的作文900字 篇5農(nóng)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中秋節(jié),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jié)。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jié)又叫“仲秋節(jié)”。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jié)”。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jié)是個古老的節(jié)日,祭月賞月是節(jié)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后來賞月重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guī)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設(shè)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F(xiàn)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guī)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游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jié)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征著團圓。月餅的制作從唐代以后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磥懋敃r的月餅和現(xiàn)在已頗為相近了。
根據(jù)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zhèn)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jié)才成為固定的節(jié)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中秋節(jié)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jié)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
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兜劬┚拔锫浴分幸舱f:“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
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jié)。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征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nèi)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shù)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
中秋節(jié)時,云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jié)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nóng)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節(jié)的作文900字 篇6月餅,原本是祭月時供品的一種,以后成為民間互相饋贈的禮品?!段骱斡[志》稱:“民間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義。”東坡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來贊譽月餅 。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 秋之夜城鄉(xiāng)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征,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jié)日的禮品。
月餅,最初起源于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匈奴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
當時有人經(jīng)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月餅象征著團圓,是中秋佳節(jié)必食之品。在節(jié)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水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jié)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tǒng)習俗。古往今來,人們把月餅當作吉祥、團圓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闔家團聚,品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月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據(jù)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此乃我國月餅的“始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芝麻、胡桃,為月餅的制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xiàn)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唐代,民間已有從事生產(chǎn)的餅師,京城長安也開始出現(xiàn)糕餅鋪。據(jù)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太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北宋皇家中秋節(jié)喜歡吃一種“宮餅”,民間俗稱為“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才在民間逐漸流傳。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為食品藝術(shù)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為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jié)的必備食品。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覽記》曰:“八月十五日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清代,月餅的制作工藝有了較大提高,品種也不斷增加,供月月餅到處皆有。清代詩人袁景瀾有一首頗長的《詠月餅詩》,其中有“入廚光奪霜,蒸釜氣流液。揉搓細面塵,點綴胭脂跡。戚里相饋遺,節(jié)物無容忽……兒女坐團圓,杯盤散狼藉”等句,從月餅的制作、親友間互贈月餅到設(shè)家宴及賞月,敘述無遺。
文檔為doc格式